據全國農作物病蟲害監測網預測
,受幹旱氣候和病蟲越冬基數大等多重因素影響
,今年農作物重大病蟲害發生將顯著重於上年
,各類病蟲害發生麵積預計將超過60億畝次
,防治任務和難度均超過常年
。
據匯總分析
,近期麥蜘蛛
、蚜蟲等病蟲害由北向南在各麥區加重發生
。截至2月15日
,麥蜘蛛
、蚜蟲和紋枯病已在黃淮
、江淮和華北麥區累計發生4780萬畝
,危害期提前10天左右
。其中
,麥蜘蛛發生麵積1700萬畝
,比去年同期增加1.4倍
,河南
、山東
、山西
、陝西
、河北
、安徽
、江蘇等省偏重發生
;蚜蟲發生麵積1290萬畝
,比去年同期增加2.4倍
,河南
、山西
、山東
、陝西、安徽發生較重
,山西運城鹽湖區百株蚜量達到了常年同期的6.5倍
,山東威海百株蚜量更是達到了常年同期的100倍
;紋枯病發生麵積1790萬畝
,河南
、山東
、河北
、江蘇
、安徽普遍見病
,小麥條鏽病在西南
、西北麥區93個縣陸續發病26萬畝
,發生程度均接近上年同期
。
另據國家氣候中心預報
,今年春季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總體偏高
,降水偏少
,有利於麥蜘蛛
、蚜蟲等病蟲害發生
,預計隨著氣溫回升
,各種病蟲害發生麵積將迅速擴大
,防治任務和難度均超過常年
。其中
,小麥條鏽病在西南地區
、西北及黃淮海麥區流行麵積4000萬畝
,赤黴病在江淮
、江漢
、黃淮南部麥區流行麵積6500萬畝
,白粉病在華北、黃淮
、長江流域和西北麥區發生1.2億畝
,紋枯病在華北
、黃淮
、江淮等麥區發生1.3億畝
,小麥穗期蚜蟲在華北
、黃淮麥區偏重至大發生
,發生麵積2.4億畝
。水稻稻飛虱
、稻縱卷葉螟在南方大部稻區偏重至大發生
,發生麵積分別為4.2億和3.3億畝次
;稻瘟病在西南
、東北
、江南部分稻區偏重流行
,發生麵積8000萬畝次
;稻飛虱傳播的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在華南、江南稻區偏重發生
,發生麵積3000萬畝以上
。其他作物病蟲害局部重發生
,油菜菌核病在長江中下遊偏重發生,發生麵積5000萬畝
;馬鈴薯晚疫病在西南
、西北、東北主產區偏重發生
,發生麵積近4000萬畝
;玉米螟在東北大部偏重至大發生
,發生麵積3.4億畝次
;農區蝗蟲發生麵積9000萬畝次
。
為應對2011年農作物病蟲害的發生和危害
,農業部已於近日成立了14個重點省植保部門參加的聯防聯控協作組和專家組
,要求900個農作物病蟲害預警與控製區域站加強監測與防控指導
。各地農業部門也提早製定了防控方案
,加強病蟲監測和防治準備
,力爭“早預警
、早準備
、早防控”
。同時,為落實2月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精神
,有關部門積極籌措防控資金
,在小麥
、水稻
、玉米三大糧食作物主產區800個縣和遷飛性
、流行性重大病蟲源頭區的200個縣
,全麵推行專業化統防統治
,努力將重大病蟲危害損失降至最低
。(來源
:農業部新聞辦公室)